【期刊發表】本校物理系洪振湧副教授與中央物理唐毓慧教授、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凝態物理系 Farkhad 教授等研究團隊,合作進行研究工作完成論文,並獲選為《Nano Letters》期刊封面

上傳圖片 上傳圖片

本校物理系洪振湧副教授、中央物理唐毓慧教授、中央物理博士生陳俊諺(陳同學為洪老師與唐老師共同指導,亦為淡江物理系系友)與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凝態物理系 Farkhad 教授等研究團隊,合作進行實驗與理論並進的研究工作,完成論文〈Stochastic Nature of Voltage-Controlled Charge Dynamics in AlOx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〉,於 2025年7 月 1 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奈米材料期刊《Nano Letters》,並獲選為期刊封面。

《Nano Letters》為美國化學會(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, ACS)創辦的權威學術期刊,專注於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。根據 2025 年期刊指標,近五年其影響因子為9.9與引用分數為14.9,《Nano Letters》在凝態物理、材料與化學相關領域中表現優異,深受學術界高度肯定。

近年來,量子電腦、人工智慧與類神經元等前瞻技術備受關注,進而驅動國內外學術與產業界積極投入量子奈米元件的應用與開發。然而,隨著元件尺寸進入超薄(ultra-thin)尺度,其介面之電性傳輸機制將面臨更高的控制難度與技術挑戰,因而如何精準掌控與深入理解其物理行為,已成為關鍵課題。本研究結合低頻雜訊量測技術與緊束縛近似模型理論模擬,精密地利用電壓調控超薄 AlOx磁穿隧接面中電荷的隨機動態行為與磁電阻機制。團隊發現該元件展現自旋電子憶阻器(spintronic memristor)功能,能透過磁性與電性雙重操控,實現多重非揮發性記憶狀態。進一步地,透過調控電壓與熱能的競爭關係,成功誘導穿隧電子進入熱不穩定區域,展現類神經元(neuromorphic-like)行為。研究指出,該隨機性傳輸特徵遵循 sigmoid 模型,進一步對應至第三種邏輯位元型態-機率位元(probabilistic bit)。相較受限於極低溫條件的量子位元(q-bit),機率位元具備於室溫下實現類神經運算與機器學習應用的高度潛力。

此外,洪振湧 副教授表示,陳俊諺為淡江物理系友,在大學時期於淡江物理的自旋電子學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,並且執行國科會大專生計畫,也計畫獲得該年度研究創作獎的殊榮。目前陳同學正在中央物理攻讀博士班並持續共導進行研究,朝學術研究發展邁進。

上傳圖片

圖: 陳俊諺 (左) 與 洪振湧 副教授 (右) 於今年暑假拜訪德國Julich 研究中心的Peter Grunberg研究機構 (Peter Grunberg 與Albert Fert 因發現巨磁阻效應並被應用於硬碟讀取頭與磁性記憶體,於2007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)